一碗清汤荞麦面【视频】树精2千奇百怪的兽形树精-虫洞怪谭

    【视频】树精2千奇百怪的兽形树精-虫洞怪谭


    古代的城市化建设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普及,人们生活中还是以大自然中的山山水水为主要载体。
    在山林里行走,总会感觉茂密的树林有什么动物或怪物潜伏在里面马月华。万物有灵论,姚启凤为人们潜意识里的神秘感和危机感提供了心里安慰。由于古代先民对于世界宇宙的认识局限,早期的树神、树精、树怪都不是以人的形象出现的,而是很质朴地认为树成精以后会变化成野兽动物,或者是具有人和动物特征的怪物形象。比如前面介绍的木神句芒可牛闪图,就是人面鸟身的形象。
    有一些老树,树身底部空了一个大洞,还能顽强地向上生长。
    人在旁边走过,突然从树洞里窜出牛、羊、狗、猪等野生动物,肯定会吓一大跳,以为是老树成精了,树精的形象就这样被确立起来。
    东晋干宝在《搜神记.陆敬叔》里记录了一个树精的故事。在三国东吴先主时期,陆敬叔是建安的太守。有一次,叫仆人去砍伐一棵大樟树廖怀南,几斧子看下去,树干迸出了鲜红色的血。大家都很诧异,事情变得古怪起来。把树砍断,从树里面窜出了一个怪物赤阳老魔,看着像一条狗,却又长着一张人的脸。仆人们在发抖,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怪物。陆敬叔博学多才,一眼就看出了怪物的底细,说:"这是'彭候',一碗清汤荞麦面快抓起来煮了吃。"仆人们这才放心,奋勇抓住怪物,杀了煮来吃了。味道嘛,跟狗肉差不了多少。

    原来,在已经失传的《白泽图》里记载:"木之精名'彭候',状如黑狗,无尾,可烹食之。"
    唐朝和尚道世著有佛教百科全书《法苑珠林》,在卷45也引用了《白泽图》对于木精的描述:“木之精名彭侯,状如黑狗,无尾,可烹而食之。又千载木,其中有虫,名曰贾诎,状如豚天声人语,有两头。烹而食之,如狗肉味。”
    东晋的干宝和唐朝的道世都引用了《白泽图》里树精的记载,但道世的引用更加完整唐沸潮。由此推测,《白泽图》至少在唐朝以前还没有失传。《白泽图》是一部古代妖怪百科全书,是可以和《山海经》交相辉映的奇书,可惜现已亡失燕王剑侠,很多妖怪都无法再还原真面目,只能在其他古籍里面略窥一二了。
    在同一出处的记录里,这个树精的形象一会是叫彭候的狗、一会是叫贾诎的猪雾霭的意思,已经够混乱了。对于树精的认识,孔子还有说法。春秋时左丘明在《国语.鲁语.季恒子穿井获羊》里记录了一段孔子的故事。

    鲁国大夫季恒子指挥挖井的时候,挖到了一个瓦盆,里面竟然有一只羊,感到莫名其妙。他派人去问孔子,却又故意想考验一下孔子,说:"我挖井挖到了一条狗,这是为什么呢?"孔子是至圣先师,季恒子的这点小心机又怎么能瞒得过呢,回答说:"以我的见识,你挖到的是羊吧。我听说木石的精怪原平天气预报,叫夔、魍魉。水里的精怪,叫龙、罔象蕾西·班哈德。土里的精怪叫贲羊。"
    《夏鼎志》里还记载说:"罔象就像三岁的小孩,黑皮肤、红眼睛、大耳朵、长手臂、红脚爪。用绳子绑住就可以吃了。"王子也说:"木精叫游光,金精叫清明。"
    好嘛,树精又叫夔、魍魉、游光,名目可真多。这些名称还不是树精的全部,还有长的像鸟一样的"毕方"、能说话的"云阳"、梓树之精的“青羊”、百岁树精"秦者"……鉴于树精这些千奇百怪的名字和形象,猜想可能是因为不同的树种、不同的树龄,修炼成精的妖怪自然就不一样了吧。
    ……
    (完整内容,请观看视频节目)

    ——END——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