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ange【视频】水稻稻瘟病来袭,这些防治技术您掌握了吗?-中化农业

    【视频】水稻稻瘟病来袭,这些防治技术您掌握了吗?-中化农业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与纹枯病、稻曲病、病毒病并称水稻四大病害。稻瘟病给水稻造成的损失严重时可达到40%~50%减产,甚至绝产。七月份以来,全国各地连续高温高湿天气,这样的气象条件极有利于稻瘟病的大发生。近日赳赳老秦,MAP技术服务中心的农艺师在水稻田间调查时发现有个别地块已经出现叶瘟病的急性病斑。因此,请中化农业各稻作区的农艺师们引起注意,深入田间调查、帮助种植户控制叶瘟、预防穗颈瘟和谷粒瘟的发生,确保水稻优质高产夺丰收。
    1. 稻瘟病的识别
    1.1 苗瘟
    苗瘟一般发生在苗床育秧阶段或秧苗二叶期。危害初期在幼苗的基部成芽鞘上可观察到水绩状斑点,发病严重时庞贝氏症,病苗基部灰黑色,上部褐色,直至病苗卷缩枯死拉穆卡恒。塑料覆膜育秧时,空气潮湿,病部会产生大量灰色霉层,严重时秧苗成片枯死。
    1.2 叶瘟
    叶瘟一般发生在水稻三叶期以后,在分蘖期至拔节期危害较为严重。病菌侵染叶片产生褐色斑点,严重时病斑密布,叶片枯焦,植株萎缩,根部腐烂而枯死。根据病斑的形状、色泽和大小懒人稻,可以将叶瘟病的病斑大致划分为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和白点型。

    ☆ 急性型。病斑呈暗绿色,多数近圆形或两端稍尖,而后发展为梭形,病部密生灰色霉层。这种病斑多在适温、高湿、氮肥施用过多、稻株嫩弱或品种感病出现,是叶瘟流行的预兆,严重时植株不能正常生长,矮缩形成“塌塘”。当发生条件不利时,如天气转晴、气候干燥、或经防治,病斑转变为慢性型。
    ☆ 慢性型。是稻叶瘟最典型、最常见的症状特征,病斑呈梭形或菱形,中央灰白色阿里郎简谱,边缘黄褐色,病部产生灰绿色霉层,但形成的孢子量远比急性型病斑少乱世铜炉。当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灰色霉层,这种病斑多出现在较老的稻叶上。
    ☆ 白点型。病斑初期呈白色或灰白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小点,后逐渐扩大成椭圆形大斑,病斑上不产生孢子,crossange如果天气转阴或潮湿,则迅速转变为急性型病斑。一般易感病品种的幼、嫩叶片遇天气干燥或土壤缺水的情况时容易发生。
    ☆ 褐点型。病斑呈针头状褐色小点或稍大褐点,仅局限于两条叶脉之间,当稻株抗病力减弱,遇高温高湿时,会转变成慢性型病斑。一般在秧苗期或大田成株期容易发生,多发生于稻株下部的老叶。

    1.3 节瘟
    一般发生在剑叶第1、2节上,常常发生在抽穗后。病害侵染初期浪漫的老鼠,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以后呈环状舞动天地,扩大至全节,呈黑褐色。天气潮湿时,病部产生绿色霉层,后期病节干缩、凹陷,稻株易折断、倒伏,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运输,以致穗部早枯不能正常灌浆结实,谷粒不饱满,千粒重降低,严重时一株稻秆上有2-3个节受害。

    节瘟
    叶枕瘟
    1.4 穗颈瘟
    穗瘟发生于穗颈、穗轴和枝梗上。病斑初期呈水渍状褐色小点,逐渐向两端扩展,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一般多在出穗后受侵染,也有包在叶鞘中即受侵染的,常引起穗节腐烂,造成白穗。发病轻时,秕粒增加、粒重降低、米质差、碎米率高。穗轴和枝梗的发病症状与穗颈相似,发病重的分枝可造成白穗,轻的成为半饱谷。

    穗颈瘟
    谷粒瘟
    1.5 谷粒瘟
    病斑呈梭形或纺锤形,两端有向外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称为崩溃部,边缘褐色称为坏死部核弹快车,病斑外常有淡黄色晕圈称为中毒部,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色霉层。若为留种,则导致种子带菌,成为苗瘟的初次侵染源。
    2. 稻瘟病的发生规律
    稻瘟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了解稻瘟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对提高水稻产量有重要作用陈怀仁。稻瘟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丝在病稻或病谷上越冬,成为次年发病的主要侵染源。当气温达到20℃~30℃,尤其在25℃~28℃,阴雨多雾、露水重、相对湿度90%以上时,病部就迅速产生孢子,孢子飞散后,并能再次产生孢子,多的可连续产孢子15次,持续时间达20天以上,是引起秧苗发病最主要的初次侵染来源。病斑上大量的灰色霉层靠风雨再传染到其他叶片、节、穗颈上,造成持续发病。
    3. 综合防治技术
    稻瘟病的发生与水稻品种的抗病性、栽培管理措施、病害流行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王君可。种植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和合理用药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稻瘟病的发生。
    3.1 种植抗病品种
    随着水稻育种技术的发展,优质抗稻瘟病品种在不同的水稻种植区域与不同的种植时期也有所开发和应用。同时,国家检测鉴定机构已将水稻新品种的抗瘟性列为新品种审定的决定性标准。稻瘟病防治,首先应选择适宜本地栽培的抗稻瘟病品种。
    3.2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应注重磷肥、钾肥的配合使用,不能为了追求产量大量偏施氮肥导致植株株贪青徒长、组织幼嫩、硅质化程度下降,株间通风透光不良,田间湿度增高,都可加重病害发展。同时,应增施硅肥,不仅壮苗、壮秆、促根系生长、抗倒伏,而且使已染病株的病斑硅质化、控制病斑蔓延。

    ☆灌溉管理。水稻灌水以浅湿交替为主魏圣美。分蘖前期浅水勤灌,分蘖盛期适时排水晒田,抽穗后湿润灌溉,可控制土壤中氮肥的供应,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达,使稻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孕穗和抽穗期缺水也会诱发穗瘟。忌稻田长期深灌,冷水串灌,会使土温水温降低,土壤缺氧,根系发育不良,降低生活力和抗病力,有利于病菌生长繁殖。
    ☆及时处理病稻草秸秆。凡是发生了稻瘟病的稻草秸秆,在水稻收获后应进行及时处理,或在翌年水稻播栽前进行处理。病稻草做堆肥应充分腐熟后使用,娄清播栽7天前处理完田间稻草、稻桩袁维娅。
    3.3 合理使用化学药剂
    ☆苗期防治。水稻种子带菌是秧苗发病的重要初浸染,特别是自留种带病率更高。因此在播种前,用25%咪鲜胺乳油2000~4000倍液或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浸种2-3天。同时,加强苗期病害调查,发现病情及时喷药防治。若苗床出现中心病团,应拔除病团内病株深埋,然后喷药。秧苗插秧前2-3天应喷施“送嫁药”进行预防。
    ☆苗后防治宁次之死。遵循“重在预防,早抓叶瘟,狠治穗瘟”的原则。田间一旦发现发病中心,采取“见点打片、见片打面;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点片控制与全面防治相结合”的办法,控制菌源。建议在水稻分蘖盛期必须喷药进行预防。在拔节期,如果阴天或下雨天连续2天以上,应立即喷施药剂进行预防。在抽穗期有阴雨或长时间低温,在破口期应进行药剂预防。预防药剂主要有三环唑、咪鲜胺、稻瘟灵或稻瘟酰胺等药剂,喷施1-2次,每5-7天喷施1次,可基本控制稻瘟病的发生。
    ☆防治药剂及推荐用量(请在农艺师的指导下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