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牌电饭煲【视频】民国才女纯正英音惊艳网友:我的英语竟还不如一百年前的小姐姐....-名人英语演讲视频

    【视频】民国才女纯正英音惊艳网友:我的英语竟还不如一百年前的小姐姐....-名人英语演讲视频


    民国时期,民生凋敝,但是也就是在这个中西合璧,新旧交替的社会环境下,孕育出了一大批学贯中西的学者,才子,才女们。他们的思想开放,并且半数都有英美留学背景。一口英语流利得堪比母语,而对中华文化的造诣又同时让人自叹不如。这几天,一个三位民国时期的小姐姐们用英文介绍自己发型的视频又风靡网络。那么,一起来看看,民国时期的留学生们,英语到底是什么水平?
    民国时期的教育,一直是小伙伴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个时代,老师们好像真正贯彻了“因材施教” 和 ”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样的角色。
    但民国时期不仅仅在国学方面有重大的成就和突破,与此同时,留学的风潮也席卷整个民国社会,稍有些地位和积蓄的家庭,都前仆后继地送自己子女出国....
    这不,最近一个民国女子们用英文介绍自己发型的视频再次火爆网络。

    注:视频摄于1929年,由几段删减花絮组合而成。视频中三位民国女子分别以英文、中文和粤语介绍自己的发型,中间讲英文的女子还同时负责为另两位模特翻译。

    看第二段,如果说前面小姐姐还有点紧张,那么这个时候的小姐姐已经完全适应了镜头,变得自信大胆起来,她的英文不但流利,而且用词准确,口音也是纯正的英式英语!

    不仅如此,花絮里的小姐姐还展示了自己惊人的语言天赋——可以在英语、中文和粤语三种语言之间切换自如!!流利程度简直堪比现在的同声传译员啊!


    看完了感觉怎么样?是不是小姐姐们流利的流利准确的英语震撼到你了呢?
    不仅如此!民国时期可谓是“神人辈出”的一个年代,大批大批的中国精英“留学党”们步入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校园。在那个提倡“民族、民权、民生”和“兼容并包”的年代,这些海外学生归来的高精尖人才们,又纷纷回来报效祖国。
    现在大家熟知的民国大家们,多半都是有过留学经历的。他们英语流利,家境殷实,熟读中外经典。同时思想开放,是社交场上的明星,同时是杰出的作家、诗人、改革者....
    现在,学霸君先给大家盘点一几位如雷贯耳的民国女神们,她们的英语水平是怎样的呢?
    林徽因

    英文水平:19岁已经可以翻译了
    林徽因的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她不仅气质超群、花容月貌,和陆小曼、周璇、阮玲玉并称为民国四大美女,更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和建筑设计水准。
    对林徽因的客观评价里,除了她的才华和美貌,更令人赞叹的还有她精湛的英语,甚至连费正清都感到赞叹!

    她自小就读英国人办的教会学校,底子打得扎实。后来随出国讲学的父亲林长民去了欧洲读中学。

    (北京培华女中学生,右一为林徽因)
    父亲专门给她找了家教老师补习英语,人家自小学的就是纯正的伦敦口音,并以优异成绩考入St.Mary′s College(圣玛莉学院)学习。

    (林徽因和父亲林长民)
    后来,林徽因因为惊人的才华和对各方面知识的兴趣,先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系、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读书…
    在那个年代里,中国留学生九牛一毛,林徽因在完全西式生活的熏陶下英语水平可见一斑…
    初现翻译天赋时林19岁,爱好文艺的她因尝试翻译了王尔德的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夜莺与玫瑰》),并发表在1923年12月1日《晨报五周年纪念增刊》上。
    节选一段,感受一下林徽因的翻译功底:
    "No red rose in all my garden!" he cried, and his beautiful eyes filled with tears.
    "Ah, on what little things does happiness depend! I have read all that the wise men have written, and all the secrets of philosophy are mine, yet for want of a red rose is my life made wretched."
    青年哭道,“我园中并没有红玫瑰!”他秀眼里满含着泪珠。
    “呀!幸福倒靠着这些区区小东西!古圣贤书我已读完,哲学的玄秘我已彻悟,然而因为求一朵红玫瑰不得温州侯三寿,我的生活便这样难堪。”
    这个19岁的小姑娘首次发表的作品就成绩斐然,之前有人将王尔德的这篇标题翻译为《夜莺与蔷薇》、《莺儿与玫瑰》,林微因翻译完了之后,后来的译本全都引用了她的翻译《夜莺与玫瑰》。
    这份译作后来也成为出版商的宠儿,王尔德的童话集直接被命名为《夜莺与玫瑰》,译者是林徽因等。

    林徽因能有这样的翻译成就,少不了徐志摩的功劳,是他推荐这位文艺女青年阅读英国文学。
    林徽因很快对外国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疏楼龙宿 ,她开始阅读英文原著,英文水平也是在那段时间取得了飞速增长。
    张爱玲

    英文水平:写作强无敌
    张爱玲五六岁时,家里就请了英国人教英语,随后她去了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圣母玛利亚女校。
    这所贵族学校,学费是普通工人10个月的工资,完全按照美国式方法教育学生,重视英文,学生都能说一口极其流利的英语。
    有钱人在孩子的教育上真是从不吝啬啊。

    (1937年,张爱玲从圣母玛利亚女校毕业,图为毕业照)
    她也挺喜欢英语的,经常一个人演莎翁的话剧玩,一会演哈姆雷特,一会演克劳迪,大段大段背诵莎翁的英文剧本,简直是文科生里的Sheldon,接近母语者的英文水平。
    她说出名要趁早,20岁前后,她就用英文写了《更衣记》、《中国人的宗教》等文章卡门序曲 ,发表在上海租界的英文报刊上。
    转头再翻成中文投给本土杂志,一篇文章拿两份稿费。是的,才女就是有这种操作。
    后来的写作生涯里,张爱玲也像炫技一样,把自己的中文作品用英文改写,再翻译成中文。

    1956年,张爱玲将《金锁记》扩展成英文长篇Pink Tears,后来她将Pink Tears改写成The Rouge of the North(《北地胭脂》),之后又将《北地胭脂》翻译成中文版的《怨女》像素海盗 。
    她说:“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
    你很少能见到一个人像张爱玲那样,在传统国学和英语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宛如打通任督二脉一样运用自如。
    旧照里,她带着才女的骄傲抬着下巴凝视远方,她骄傲得有理有据。

    张爱玲的冷傲孤标个性成就了张爱玲,她的喧哗与沉寂的反差更是给她蒙上了传奇色彩,大上海成就了张爱玲的辉煌,使张爱玲的个性张杨得一览无余。
    又是因为感情,这个难以名状的东西改变了张爱玲的后半生。看来再傲气蹲墙功,再优秀,再有才华的女人也会为爱而生。

    对胡兰成的爱燃烧了张爱玲,由于胡兰成的政治身份、时代的不由分说,张爱玲从上海滩消失展转到香港,即而又到美国,直到最后客死他乡公寓。
    一代才女归于真正的沉寂,她死得那么悄然,甚至没有一瓣眼泪为她送行,一个曾经多么喧哗的生命就这样寂静的退场了。
    杨绛

    英文水平:大师级
    杨绛先生可能已经脱离才女之列,进升大师级别了。
    “先生”一词是对有学问者的尊称,并非所有人都可称为先生,能称为“先生”的女子寥寥无几中国大案录,而杨绛就是其中之一。
    她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这些光荣头衔都落在了她一个人头上。
    杨绛读的是东吴大学,当年林语堂就是在东吴教书,这学校可谓是大师辈出。

    1929年《东吴年刊》里的“东吴大学女子排球队”合影,前排左起第一人为杨绛
    杨绛当年是班上的“笔杆子”,东吴大学1928年英文级史就出自她的手笔。
    先生不仅写作好,三角牌电饭煲 翻译也好,来感受一下先生的英文翻译水准:
    《生与死》
    作者:英国诗人兰德,杨绛译
    I strove with none, for none was worth my strife;
    Nature I loved; and next to Nature, Art.
    I warmed both hands before the fire of life;
    It sinks, and I am ready to depart.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杨绛、钱钟书一家三口)谢婉莹

    英文水平:翻译界的大师
    1926 年,希拉里、宋美龄的校友冰心,在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学院(Wellesley College)完成了硕士论文——《李易安女士词的翻译与编辑》,第一个用英文向西方介绍李清照的诗词。
    冰心不仅是出色的儿童文学作家,也是优秀的翻译家。
    冰心以清新、秀丽的散文、诗歌闻名于中国现、当代文坛,但她一生各个时期都没有离开翻译。

    10岁左右就从祖父的书架上捡起林纾先生译的法国作家小仲马写的《茶花女遗事》。
    后来,又寻来了他翻译的英国作家狄更斯写的《块肉余生述》,阅读了严复译的英国名作家斯宾塞的《群学肄言》与穆勒的《群己权界论》。
    冰心的翻译实践是双向的,既有汉译英的作品,也有英译汉的作品崔二侉子。
    大部分译作都是英译汉,她的第一部英汉翻译作品是纪伯伦的散文诗《先知》(1931年)。
    在1955年到1965年期间, 她先后翻译了来自8个国家50多部作品,包括诗歌、诗剧、民间故事、书信、小说、散文诗等7种形式。

    其中较出名的有纪伯伦的《沙与沫》(1963年);
    泰戈尔的《吉檀迦利》(1955年)、《园丁集》(1961年)、诗剧《暗室之王》、《齐德拉》、书信《孟加拉风光》、小说《喀布尔人》、《弃绝》等(1956年);
    加纳的以色列·卡甫·侯的诗歌《无题》;
    印度的穆·拉·安纳德的《石榴女王》;
    美国尼姆·威尔士的诗歌《古老的北京》;
    朝鲜元镇宽的诗歌《夜车的汽笛》;
    马耳他总统安东·布蒂吉格的《燃灯者》;
    晚年,她还与老伴吴文藻先生一起参加了《世界史》和《世界史纲》的翻译工作。

    冰心曾说过:我喜爱纪伯伦的作品,特别喜爱他的人生哲学,对爱的追求。
    他说:“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真正伟大的人是不压制别人,也不受压制的人。”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冰心所翻译的纪伯伦的这首名诗。
    On Children
    By KahlilGibran
    ——卡里尔·纪伯伦:《先知》第四章(冰心译)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酒便利 ,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
    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
    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
    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
    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
    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你们是弓,
    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
    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
    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的射了出来。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
    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宋美龄

    英文水平:国际盖章的演讲功力
    读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发现,这些才女们从小时候就开始学英语了,真的是从娃娃抓起。
    宋美龄作为大家闺秀自然也不例外魔殿屠龙,她幼年在家学英文,十岁就跟随姐姐赴美留学,之后就读于韦尔斯利女子大学,主修英国文学。

    (宋家三姐妹:宋霭龄(左)、宋庆龄(中)、宋美龄(右))
    在中国独自与日本艰苦作战多年后,1943年,宋美龄前往美国求援,先后在美国国会、纽约、芝加哥和洛杉矶发表了四场演讲。十来岁就前往美国读书的宋美龄,以漂亮流畅的英文、无与伦比的风度,震撼了当时的美国。

    1943年2月18日美国国会上的那场演讲会告诉你,她不仅拥有一流的英文演讲水平,更有征服人心的魄力,美国朝野为之轰动。

    随后,宋美龄又到纽约、波士顿、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地演讲募捐,美国朝野被其高雅的风姿、卓越的才华所倾倒。
    她在美国社会刮起了一场“宋美龄旋风”,宋夫人的英文水平,可以盖个国际权威认证的章了!
    Wein China, like you, want a better world, not for ourselves alone, but for all mankind, and we must have it.
    我中国国民,正与诸君形同,不仅为吾人本身海瓜子的做法 ,且更为人类全体,希望有一较佳之世界,实则必须有此较佳之世界。

    Man’s mettle is tested both in adversity and in success. Twice is true of the soul of a nation.
    个人之品德,于困厄中验之,亦于成功中验之。以言一国之精神,倍加真确。
    当然,还有没有提到的陆小曼、唐瑛等才女,英文水平也都逼近母语水平汪浔芳。这些民国才女们要么写作水平一流,要么能翻译能演讲,听说读写各有所长。
    (陆小曼)
    为什么民国才女们英语能学得这么好巅峰公子?
    这里面不乏有一些客观背景。对此深有研究的知乎网友@玲珑心曾总结过:
    我们大多熟知的一类,例如林徽因、冰心等,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较长时期的留学经历。
    其中一些早年在西方势力开办的学堂读书,尚未出国就掌握了很好的英语能力。出国深造后,语言功底与本国人无异,甚至超过本国人。即使在西方国家也属于高等知识分子。
    还有一类虽然没有出国留学经历,但教育背景是西方教育体系,这一类主要包括一大批活跃在上海的名媛,
    比如郭婉莹和陆小曼等。她们有一部分甚至不会讲流利的中文,但英语约等同于母语。

    (郭婉莹)
    当然,除了客观条件,这些英语里的佼佼者都是热爱文学的文艺女青年,她们吃苦好学,阅读了大量了西方经典作品,语感、写作和词汇量等固然胜人一筹。
    当然也有时代的背景因素在,民国时期,她们几乎是最早的接触西方新思潮的知识女性,凌宝儿也是最早走出去的一代国人。
    当然,民国时期是一个才子佳人并出的时代。除了上述的女神们,引领时代改革的那一批才子,也大多拥有留学背景。甚至相当多人从藤校毕业,第一时间接触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和最民主的制度。
    那么,从留下来的史料来看,这些才子中,谁的英语口语最好?
    胡适
    1938年,胡适出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清穿太子妃 。4年任期里,胡适除了获颁27个荣誉博士学位(胡适一生共获得35个荣誉学位),还多次发表演讲,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来看看,他英语口语怎样。

    14岁时候,胡适离开安徽乡下,来到大城市上海,第一次正式接触英语,后来公费前往美国留学。视频只有一句话,看得出来,胡适很喜欢用长句子。
    Ican assure you that my government and my people will continue to fight on the war of resistance for an indefinite time to come until China is assured of a just and honorable peace.
    我可以保证,我的政府和人民郭雪姣,会一直坚持对日作战,直到我们取得胜利。
    觉得胡适的口语如何?周作人讲过一个故事。
    1924年,泰戈尔访华庶难从命,徐志摩和林徽因登台演出泰戈尔剧作。梁启超主持,胡适用英文致辞。

    周作人听到一个人私下批评,说胡适的英文“到底不够格”,因为胡适念“梁启超”,而不是像外国人那样,说成“梁启翘”。
    周作人后来写道,胡适知道中国人姓名应读国音,那些把威妥玛式的罗马拼音照英文念的乃是洋泾浜的学风。

    1917年,胡适任北大哲学系主任,不时用英语发表一些讲演。辜鸿铭,这位有个英国义父、从小读莎士比亚、十岁去英国的天才,当时在北大教英国文学,他曾当着众人的面,对胡适说:
    “胡先生留学七年,可刚才的英语说得实在不地道。记住,在英国那是下等人的发音刘会远。”
    辜鸿铭是否发表过上述言论,不可知,但辜鸿铭看不顺眼胡适,倒是事实。

    胡适(字适之)提倡白话文运动,留着清朝人的辫子、力挺中国传统文化的辜鸿铭嘲讽说:
    “按白话文,你不该叫胡适之,该叫‘往哪里走’”。
    拥有文、理、哲等13个博士学位、精通英、德、法、拉丁语、希腊文等9种语言的辜鸿铭,对于胡适任哲学系主任嗤之以鼻,他说:
    “古代哲学以希腊为主,近代哲学以德国为主,胡适不懂德文,又不会拉丁文,教哲学岂不是骗小孩子?”
    林语堂
    有种偏见,福建人说话f、h不分,所以谣传清末福建人林纾,将Holmes 翻译成了“福尔摩斯”。正宗闽南人林语堂告诉你,这真的只是偏见。
    1941年,林语堂参加NBC访谈,用英文与主持人畅谈时政,语言流畅,观点清晰,充分说明只要功夫深,福建人的英语口语也能成。

    节选几个对话。
    Lin:China is…the oldest self-governing nation in the world.
    林语堂: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自治国家。

    Anchor:Oh, wait a moment. You are pulling my leg.
    主持人:等等。你在开玩笑嘛。
    Lin:No, I am quite serious…Mencius long ago said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and any man is capable of development to the moral stature of the saint emperors.
    And that is about 2500 years ago. Mencius further said that in a state, the peopl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nd the king is the least important…Mencius is as modern as Thomas Jefferson.
    林语堂:不,我是认真的。早在2500年前,孟子就提出了人生而平等的理念,“圣人,与我同类者”。孟子还指出,民贵君轻。孟子和托马斯·杰斐逊一样先进。

    林语堂13岁时,入厦门寻源书院,以英文为主要书面和口语学习课程。
    17岁时,前往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圣约翰大学诞生于1879年,是中国首座全英文授课的大学,培养出了顾维钧、宋子文、邹韬奋、贝聿铭、张爱玲、周有光等一大批声明显赫的学生。

    1952年院系调整,圣约翰大学停办,院系分别并入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学校。
    所谓“达,则兼济天下”,林语堂不满足自己英语好,1928至1929年,林语堂编写了三本适合中学生学习的教材,因为是上海开明书社初版,所以称为《开明英文读本》,并且请来了丰子恺配画。

    里面很多文章,今天读来,依然很有味道,比如林语堂翻译的这首小诗。
    I like woman as they are
    without any romanticizing
    and without any bitter disillusionment
    我喜欢女人,就如她们平常的模样
    用不着迷恋而神魂颠倒,比之天仙
    也用不着因失恋而满腹心酸异界大矿主,比之蛇蝎
    本文系北美学霸君(gpamaster)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