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昆仑【随记】乾隆:谁说朕只会戳印、乱题、写臭诗?-倦勤斋

    【随记】乾隆:谁说朕只会戳印、乱题、写臭诗?-倦勤斋

    文韬武略的乾隆大帝有三项数据让其他历朝历代的皇帝老儿望尘莫及:最长寿的皇帝、最久执政的皇帝、最能写诗的皇帝。
    然厄......即使是这样一位综合素养最高的皇帝,仍然免不了被腹黑的命运!特别是最近,随着《国家宝藏》的热播,形容我乾隆大帝“农家乐审美”是几个意思?我说年轻人,有这样骂人不带脏字的嘛?

    ......
    朕躺在裕陵棺椁里也常生闷气,哎!若不是活得太久,钙质流失这把老骨头使不上劲,朕倒想抽空跑出陵寝透透气,顺便问问整天黑朕品位差,浪费石料、糟蹋宣纸的家伙们,你们家上上上辈子是不是被朕发配宁古塔啦?!
    朕黑第一波:面条字,酱油诗!
    哎呦妈呀!天大的冤情!现在的年轻人没想到真是叫眼光狭隘啊!朕除了在一些特别心水的字画或者古器上多题了几首诗几句感想,又多敲了几方印,至于被你们当典型,死命揪着辫子不放嘛?朕觉得今儿有必要讲讲内心的独白:
    ......记得朕12岁那年,在圆明园牡丹园给圣祖爷康熙帝背诵古诗文,爷爷听罢特别开心,把朕领去他的行宫承德避暑山庄,亲授教诲宝儿康糖浆,故而朕从小对康熙爷无比崇敬,视祖父为偶像!而且早早立下规矩,康熙爷既然做了61年皇帝,那自己绝对不能超过他!

    朕为了信守自己的诺言,不让这项规矩变成空话官话客套话,所以朕的目标除了文治武功外,就是要延年益寿!但朕继位之时已经25岁,想要达到康熙爷的高度,朕只有让自己时刻饱满一颗文艺之心!
    为此朕很早便跟着师傅学习诗文书法、潜心临摹宫内收藏的唐宋名迹。朕在20岁就出了自己的第一本诗文集《乐善堂集》,抒发朕的理想抱负。那些质疑朕写的都是“打油诗”的后生们,有没有好好读过朕的诗?朕就给你们背两首17岁的旧作吧张雨绮车震门!
    村墟夜舂
    霜落园林时届冬,
    稻梁全获罢三农。
    田家作苦无休息,
    更听村墟半夜舂。
    万籁全收夜已分,
    寒舂声急隔窗闻。
    高斋识得丰年景,
    篆袅炉香独自焚。
    不是“名声”,民生才是根本!朕打小就清楚这个道理!你们都说朕的诗是打油诗,但朕自诩才情还是可以的,各种典故信手拈来三五成群造句。而且朕喜欢用一些生僻的典故,怎么开心怎么来!
    所以朕中年以后的那些诗,朕的那些股肱大臣也都读不太懂,作诗不应该是很私人化的兴致么?朕的这四万首诗,都是写给自己的诗,不需要谁来给朕点赞,朕也从未立志说要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套用你们的讲法,让诗歌成为生活的一种方式!

    简直胡七八扯!朕的子民们,朕的诗你们看得懂嘛?
    朕这一生既不曾经历过大起大落、也未有七情六欲的困扰,执政六十多年国富民强,四海归心!朕也想写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朕一直在期待能出现一位旗鼓相当的对手呀,可惜朕等到89岁实在熬不下去,都五世同堂十全老人了还要怎样?太平盛世这也怪朕喽?
    朕雅好书画可不是耍耍嘴皮子而已,你们去没去过天津的独乐寺?里面收藏有诸多朕的御笔碑刻,是朕临摹历代大书法家的作品集成。博采众家虽不见得乱真,用“惟妙惟肖”形容不算太过分吧!

    朕当年临摹苏东坡、赵孟頫、蔡襄等等,朕就喜欢全面发展!
    别看朕在“三希堂”法帖上着墨最多,朕对于“三希堂”三帖都有很深的执念,临摹不下百遍,虽然朕好久不在紫禁城居东汉霸业住,但这些原迹在清宫造办处档案库依旧找得出。朕不觉得自己写字有多少天赋,惟有笔勤苦练!
    朕日理万机之余,对于绘画临摹和创作,从来没有消退一丁点的热情,“三希堂”法帖里都夹杂了朕的小作,一帖仿“云林”山水是朕较满意的,后世子民们瞅瞅,朕的笔墨意境如何?

    《快雪时晴帖》卷后朕的亲笔,能以假乱真否?
    朕黑第二波:烂字臭诗,还到处乱题!
    关于这事儿,还要从《富春山居图》讲起。朕执政初期,皇后有位弟弟叫傅恒,得到了大藏家安岐的部分收藏,他觉得这些东西不能当饭吃!后来这事儿传到朕的耳朵里,朕索性让傅恒送进宫来给朕瞧瞧,不料又是一卷《富春山居图》!朕在一年前方才得到一卷《富春山居图》。
    朕第二天就召集朕的老师梁诗正以及诸位大臣对两卷黄公望山水作了甄别,两相比较,朕依然持“子明卷”为真迹的观点,但并不否认“无用师卷”同样是“下真迹一等”的佳作,不妨碍并存收藏,为此朕花销了二千金,续入了《石渠宝笈》。

    时过境迁,朕也常常反思曹艳艳,为何当年就管不住自己的手呢?原来有瘾!
    据朕所知,在朕去世后,关于《富春山居图》孰真孰伪的争论依旧延续,20世纪儒学大师徐复观站队在朕身边;民国宣传部长,故宫委员会主席王世杰亦有手稿认为“子民卷”同样是黄公望真迹。当然朕展玩书画不在炫富炫品位,朕是真心崇拜中国文化喜团网,纯粹喜欢中国的古物,并不在意真理在谁一边。
    常言道,人生得意须尽欢。朕每每在人生得意之时,往往醉心展卷阅画,并把寄托付诸于清卷。文人题咏是中国书画历代的传统,朕只不过是在追随前人的足迹罢了。至于讲题咏污损画面,拜托!这也不是朕的首创呀,早在北宋就有鉴赏家往画里题字了!

    赵孟頫也是朕的心头肉,《鹤华秋色图》卷后从元至清,杨载、范杼德、余集、钱溥、董其昌、吴景运、曹溶已跋文累累,朕也很伤么有办法啊!
    朕只不过常常一时兴起在画卷上题的比较多而已,但也不是每卷书画都题的!以朕过眼书画之总数,取朕题咏之比例,朕相信这个比例是极小的。朕虽然任性,但也受儒家教育影响多年费贞绫,修养和审美虽不能与名士大儒相提并论,起码的传统与规矩还是懂的。
    朕贵为一国之君,再怎么说题咏题在别人后面终究不合适吧!这点面子还是要给朕的,何况朕也不能开先河啊!那只能往画心里面题字了。朕遗憾就遗憾在没能出生在宋徽宗之前,如果开时代文艺之风的是朕,那就要改换宋徽宗往书画上去题咏了。你们不能前后有别,区分对待啊!
    朕黑第三波:乱题也就算了,还胡乱戳印!
    关于这点朕依然有话要说!在书画上戳官晶华图片印,不是朕的首创,早在唐代,唐太宗、唐玄宗都有自己的“贞观”“神龙”印玺钤盖在书画作品上。北宋徽宗皇帝开创了“宣和七玺”,用以著录和显示内府收藏的书画。冉东阳历代雅好书画的皇帝都有属于自己的收藏印玺,北宋也在民间开始流行。

    朕的《三希堂》之王献之“中秋帖”,图中画圈的都和朕无关!总有刁民想害朕!
    钤盖收藏印也有游戏规则,有边角原则、有避字让画原则、还有骑缝原则。一件名作流传的时间久,被历代收藏家钤盖的印鉴自然也就多,而且皇家的收藏印玺本来就自带“霸气威武”的style,这让朕怎么办?朕已经一让再让少龙的回忆,但也希望朕的子民们能够体谅朕,你们不是有一句话吗?相互谅解啊。
    朕还要检举一下,你们最崇拜的宋徽宗,就是这小子最早往书画里钤印的!朕找不到地儿情有可原,宋徽宗的时代鉴藏印可是几乎没有啊,他仍然往书画里戳,这是什么道理!如果要批评我,我也要拉个垫背的!宋徽宗也往书画里乱戳印!要死一起死!

    看看,宋徽宗也是狗皮膏药的主!朕来帮你们圈阅圈阅,“睿思东阁”三联玺陈亚春!
    除了宋徽宗,南宋的宋高宗、宋理宗、元文宗等等都曾经将他们的“豆腐干”戳在书画上,又为什么只针对朕?你们又会跟朕掰扯,因为你的印玺最多!那好,朕就再说说朕为啥有那么多印玺!
    在朕继位之后,内府收藏的历代书画已经积攒了规模,朕为了区分和更好的收藏,下令编撰《石渠宝笈》和《秘殿珠林》,朕在位期间曾续编一次,朕的儿子嘉庆又第三次续编,所以书画上很多不同的鉴藏印,是为了对应《石渠宝笈秘殿珠林》的书籍以及告知贮藏的位置。

    《快雪时晴帖》里画圈圈的也不是朕的,而且还把最好的钤印位置全踩了!
    一个人敲那么多印章,也不是朕一个人的风格,这种风气要怪就怪你们汉人!那位米癫!米芾在题跋褚遂良本《兰亭集序》后面一连用了七方印!就是任性冰雪薇甜?明代项元汴才是真正的“戳印狂魔”!朕的印鉴还有著录留存的作用,项墨林在一幅画上戳二、三十方印,纯粹是嫌画幅的边角太空,要填充满!也把原本属于朕的位置给占去了!
    要说恶心,元文宗图帖睦尔才是真恶心!朕的“豆腐干”还不曾染指晋唐法书!元朝那些皇室宗亲,动不动就整宽边大方印,这些黑锅不都由朕来替你们背嘛!朕在当太上皇才开始用宽边大方印,炫耀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嘛,你们元朝连北京城都没坐稳,竟也学着沐猴而冠,害人不浅啊。

    元文宗图帖睦尔的“天历之宝”才叫恶心,所以朕看不上这件书法!
    朕不想通过这篇粗浅的独白为自己洗刷什么,反正看朕不爽也不是这几年才刮起的风,朕知道谁是始作俑者,但朕也不想点名,一切全由后人评说。战昆仑朕的主业是治国,书画赏玩不过业余爱好,水准算不得高明。但朕努力,踏实求教,从内心从无对古人古器有任何不敬,纵使偶有狂妄之处,也原谅朕年老,力不从心吧!
    但朕有一点可以很自信地和你们说,朕的艺术修养再不挤开水加冰,书法再烂、诗文再差,鉴赏眼光再有问题,也要比你们当下99%的人要高许多!你们骂朕星沙英语网,嘲讽朕都没有关系,但不要因为朕,就丢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信仰僵尸福星仔。
    朕听说你们时代的大师饶宗颐评价朕说是“深不可测”,那可真叫太抬举朕了!朕何德何能呐,只在一个好的时代,做了该做的事而已。别的就不多说了,愿后世子孙,继续走文化强国的道路,想重拾民族自信,就要从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不断努力吧,朕也累了玫凯琳,要回裕陵睡大觉了。